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咧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iě
解釋:
  1. 嘴角向兩旁伸展。
    【例】咧開、齜牙咧嘴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iē
解釋:
[助]
用於句末,相當於「哪」、「哩」、「啦」。《老殘遊記》第一三回:「那不得罪人麼,快別哭咧!」
注音:
漢語拼音: lié
解釋:
參見「咧咧」條。
注音:
漢語拼音: liě
解釋:
[動]
嘴角向兩旁張開。如:「咧嘴大笑」、「齜牙咧嘴」。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e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助] ] 置於句末,用以加強語氣。
  2. [[助] ] 接在動詞後,表示動作持續。
  3. [[助] ] 接在動詞後,置於句尾,說成輕聲,表示時間短。
  4. [[助] ] 與「較」搭配,置於句尾,說成輕聲,表示祈使。
  5. [[助] ] 置於句尾,表示疑問。
音讀: teh
又音: le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助] ] 在、正在。表示正在做某事,後接動詞、形容詞。
  2. 副詞後綴。表示正在。
同義詞: 佇、佇咧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ㄌㄧㄝˋ

「咧咧」:鳥聲。《集韻.入聲.薛韻》:「咧,咧咧,鳥聲。」

㈡ㄌㄧㄝ

用於句末,相當於「哪」、「哩」、「啦」。《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公子早立腳不穩,一個撲虎兒往前一撲,險些就要磕在那銅盆架上咧。」《老殘遊記》第一三回:「那不得罪人麼,快別哭咧!」

㈢ㄌㄧㄝˊ

「咧咧」:

⑴ 北平方言。指亂說、瞎掰。《兒女英雄傳》第六回:「不作一聲的,聽那外邊的動靜,約莫也有半碗茶時,只聽得遠遠的兩個人說說笑笑,唱唱咧咧的,從牆外走來。」

⑵ 北平方言。指小孩哭聲。

㈣ㄌㄧㄝˇ

嘴角向兩旁張開。如:「咧嘴大笑」、「齜牙咧嘴」。

注音: ㈠ㄌㄧㄝˋ ㈡ㄌㄧㄝ ㈢ㄌㄧㄝˊ ㈣ㄌㄧㄝ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咧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