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刎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ㄉㄠ
  • 部首外筆畫 4
  • 總筆畫 6
  • 漢語拼音 wěn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ㄩㄥˋㄉㄠㄍㄜㄉㄨㄢˋㄅㄛˊ˙ㄗㄖㄨˊ:「ㄗˋㄨㄣˇ」、「ㄨㄣˇㄐㄧㄥˇㄐㄧㄠ」。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刎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ěn
解釋:
  1. 用刀割斷脖子。
    【例】項羽自刎於烏江。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ěn
解釋:
[動]
用刀割頸。《戰國策.燕策三》:「樊于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刎。」《漢書.卷九○.酷吏傳.田延年傳》:「聞鼓聲,自刎死。」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以刀割頸。《戰國策.燕策三》:「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刎。」《漢書.卷九○.酷吏傳.田延年》:「聞鼓聲,自刎死。」《儒林外史》第五四回:「不由分說,向虔婆大哭大罵,要尋刀刎頸。」

2. 割、斷。《韓非子.外儲說右下》:「馬前不得進,後不得退,遂避而逸,因下抽刀而刎其腳。」

注音: ㄨㄣ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刎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