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規則膨海星 - 教育百科
規 | |
則 | |
膨 | |
海 | |
星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規則膨海星Halityle regularis,中文別名為規則瘤海星,屬於瘤海星科Oreasteridae,具有5個長度較短但基部較寬的腕,腕的末端向上翹起,端板上有一鈍棘。背部略腫脹,腹部略凹。背板密佈細顆粒體,並散生稀疏小顆粒型叉棘。腹板呈規則縱列及橫列,每塊腹板微微凸起,腹皮間區隔清楚,腹板上密佈著扁顆粒體以及偶爾出現的叉棘,這些叉棘略為凹陷。動物採於礁岩海岸約5公尺深的地方,以岩石上的附著性無脊椎動物為食。。 由菲律賓向南到澳洲西部的熱帶地區,東非及馬達加斯加亦有分布。分布廣,但頗為零散,Baker及Marsh (1976)預測印度洋北部應該也有分布。原先牠的最北分布是菲律賓,現在已延伸到台灣東部。台灣地區目前僅在台東成功有一隻記錄。 |
|
知識 1: 朝下(Under)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規則膨海星 | |
中文目名: | 瓣棘海星目 |
中文門名: | 棘皮動物門 |
拉丁界名: | Animalia |
拉丁目名: | Valvatida |
中文界名: | 動物界 |
台灣分布地點: | 台東成功鎮 |
棲所環境: | 礁石區 |
學域-大分類: | 動物-棘皮動物類 |
拉丁綱名: | Asteroidea |
拉丁科名: | Oreasteridae |
世界地理分布: | 菲律賓以南的熱帶地區 |
中文屬名: | 膨海星屬 |
分布海拔高度: | -5 |
拉丁屬名: | Halityle |
紀錄類別: | 無脊椎動物棘皮知識單元 |
分布深度: | 3~20m 淺海區 I |
中文科名: | 瘤海星科 |
中文綱名: | 海星綱 |
拉丁門名: | Echinodermata |
拉丁種小名: | regularis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規則膨海星 |
英文名: | Halityle regularis |
描述: 規則膨海星Halityle regularis,中文別名為規則瘤海星,屬於瘤海星科Oreasteridae,具有5個長度較短但基部較寬的腕,腕的末端向上翹起,端板上有一鈍棘。背部略腫脹,腹部略凹。背板密佈細顆粒體,並散生稀疏小顆粒型叉棘。腹板呈規則縱列及橫列,每塊腹板微微凸起,腹皮間區隔清楚,腹板上密佈著扁顆粒體以及偶爾出現的叉棘,這些叉棘略為凹陷。 |
|
分布: 由菲律賓向南到澳洲西部的熱帶地區,東非及馬達加斯加亦有分布。分布廣,但頗為零散,Baker及Marsh (1976)預測印度洋北部應該也有分布。原先牠的最北分布是菲律賓,現在已延伸到台灣東部。台灣地區目前僅在台東成功有一隻記錄。 |
|
作者: | 李坤瑄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