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吡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ㄎㄡˇ
  • 部首外筆畫 4
  • 總筆畫 7
  • 漢語拼音 bìp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參見「吡吡」條。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詆毀。《莊子.列禦寇》:「中德也者,有以自好也,而吡其所不為者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ㄆㄧˇ

訾也,詆毀也。《廣韻.上聲.紙韻》:「吡,訾也。」《莊子.列禦寇》:「中德也者,有以自好也,而吡其所不為者也。」

㈡ㄅㄧˋ

1. 「吡吡」:鳥聲。《廣韻.入聲.質韻》:「吡,鳴吡吡;亦作咇。」《集韻.入聲.質韻》:「吡,吡吡,鳥聲。」

2. 「吡啶」,一種化學藥品。為有臭味之淡黃色有機液體,由煤焦油及石油分餾獲得,可做為溶劑及化學試藥。

注音: ㈠ㄆㄧˇ ㈡ㄅ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吡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