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愛(因斯坦)‧德(哈士)二氏效應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instein and De Haas effect
作者: 黃敏章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愛‧德二氏效應源起於1915年愛因斯坦和德哈氏所設計的實驗,以測量週轉磁比(gyiomagnetic ratio)。鐵磁棒由一細線懸吊著,藉著外在的電流使鐵磁棒具有磁化矩M。由於磁化矩的改變,導致鐵磁棒的角動量L亦隨之而改變。而藉由細線的轉動,改變後的角動量L可以被測得。此種由於磁化矩M的改變而導致角動量L的改變,稱之為愛‧德二氏效應。藉由測量M及L,則可決定迴轉磁比。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愛(因斯坦)‧德(哈士)二氏效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