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單帶鉤蛾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單帶鉤蛾Albara reversaria opalescens體翅呈鐵灰色,雄蟲觸角櫛齒狀,雌蟲絲狀。前翅深灰色覆淺紫灰色厚粉狀,前緣及緣毛為紫棕色混雜赭色;中室端具有兩個斜的污色點,後中線斜走,棕色,於頂角下方與中斷的棕色亞外緣線會合。後翅混雜赭色。翅反面灰色無紋。成蟲5月和10~12月出現於中、北部低山地。寄主植物為為殼斗科(Fagaceae)的栓皮櫟Quercus variabilis。老熟幼蟲會於葉基部吐絲化蛹。有關本種描述內容主要參考Wileman(1914)、張保信(1989)及Sen and Lin(2002)所發表之文獻。
知識 1:
皆陸生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單帶鉤蛾
世界地理分布: 印度
中文亞科名: 鉤蛾亞科
中文亞綱名: 有翅亞綱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中文目名: 鱗翅目
中文科名: 鉤蛾科
中文綱名: 昆蟲綱
中文總科名: 鉤翅蛾總科
中文門名: 節肢動物門
台灣分布地點: 中、北部低山地。
學域-大分類: 動物-昆蟲類
拉丁亞科名: Drepaninae
拉丁亞種名: opalescens
拉丁亞綱名: Pterygota
拉丁屬名: Albara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目名: Lepidoptera
拉丁科名: Drepanidae
拉丁種小名: reversaria
拉丁綱名: Insecta
拉丁總科名: Drepanoidea
拉丁門名: Arthropoda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