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氣壓梯度 - 教育百科
ˋ
ˋ
  • 漢語拼音 qì yā tī dù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ì yā tī dù
解釋:
單位距離內氣壓的改變量。為垂直於等壓線的氣壓變化率。大氣圖上的等壓線愈密,氣壓梯度越大,空氣對流也越強。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氣壓梯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arometric gradient
日期: 2003年10月
出處: 測繪學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某一單位距離內氣壓增減之數值,稱為氣壓梯度。通常以111公里(相當於赤道上經度1度之長)為一單位距離,亦即每隔111公里,氣壓相差1公厘時,氣壓梯度為1,相差2公厘時,氣壓梯度為2。空氣流動係由高壓趨向低壓,因此氣壓梯度愈大,空氣流動愈快,風力愈強。氣壓梯度之大小,可由等壓線之疏密判定之。等壓線分布愈密者,氣壓梯度愈大,反之,氣壓梯度愈小,與以等高線判斷地面坡度緩急之原理相同。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氣壓梯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