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手爪 - 教育百科
ˇ
ˇ
  • 漢語拼音 shǒu zhǎo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ǒu zhǎo
解釋:
1.手指。《後漢書.卷八○.文苑列傳下.趙壹》:「然而糒脯出乎車軨,鍼石運乎手爪。今所賴者,非直車軨之糒脯,手爪之鍼石也。」
2.指甲。《南史.卷一二.后妃列傳下.陳武宣章皇后傳》:「后少聰慧,美容儀,手爪長五寸,色並紅白。」
3.手藝、技藝。漢.無名氏〈上山采蘼蕪〉詩:「顏色類相似,手爪不相如。」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手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屬性: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手爪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手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hiú-jiáu/tshiú-niáu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原意為手指,引申為「行為、習慣」的意思。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手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手爪 相關客家語 手爪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