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小板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xiě xiǎo bǎ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血小板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xiě xiǎo bǎn |
解釋:
血小板是由骨髓中成熟的巨核細胞的細胞質分離而成的,呈小型圓板狀構造。當血管破裂時,血液中的血小板會大量聚集,是正常凝血的必要成分。在成人體中平均每立方毫米約有十五萬到三十五萬個血小板。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血小板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thrombocyte |
作者: | 楊世偉 |
日期: | 2002年12月 |
出處: | 力學名詞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即血小板(platelet)呈圓盤形且不具細胞核直徑約3微米。每一立方毫米的血液內約含有二十五萬至四十萬個,壽命只有5-9天。由成人的紅骨髓內製造是由巨核細胞的碎片所形成,在胎光期則由肝、脾等製造,其主要功能在促使血液凝固。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血小板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