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嬉羊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nurrebok
作者: 高麗娟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西歐嬉鬧鄉村舞蹈。舞蹈名字面上意為「嬉羊」,實質上為一種男女示愛舞蹈。在瑞典、丹麥、荷蘭都甚流行。這一類德式波爾卡(Duitsche Tanz)變化而來的舞蹈最有名的一式是《哈克斯卑爾根舞》(Haakse-bergentans),即在荷蘭的《哈克斯卑爾根》(Haaksbergen)跳的。這一類的鄉村舞蹈皆有共同的基本形式,首先男子緩慢而有禮地列成炫耀隊伍,接著來一個快速的奔躍或《波爾卡》。整個團隊停著,等音樂到某個暗示的音符,大家相互行禮、微笑致意。然後再重新開始。男女在此舞的歡悅氣氛中,常因此而開啟約會之鑰。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嬉羊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