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鄉村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untry Dance
作者: 李小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蹈類型。十七世紀在英國流行的舞蹈,常在社交場合演出,舞者成雙成對隨著舞步行進,穿梭變化出不同的隊型。據十六世紀的文學資料,英國鄉村舞是與民間傳統的「五月節」習俗舞蹈有關,詩人戴維斯(John Davies)的詩《Orchestra》(1594)中,舞者圍看一棵大樹,以S形交叉穿梭而舞。米度頓(Thomas Middleton)的書《Father Hubbards Tales》(1604)記載:「村人在月光下圍著象徵五月節的樹而舞」。英國舞蹈教師普雷弗(John Playford, 1623-1687)出版的《The English Dancing Master 1651》一書,以文字詳盡地解釋鄉村舞之舞法;舞者兩人為一對,隊數不限,舞蹈可排成圓形、方形或長列形,舞的形式分為三段:第一段為領舞Leading整列前進及後退,第二段為並肩Siding舞者並肩成對,第三段為環臂Arming舞者環臂互繞。每段都有副歌(Refrain),副歌時舞蹈動作重複領舞。關於長列形鄉村舞,未見文學資料提及,它們常與十五及十六世紀的宮廷舞有關。十七世紀末期英國鄉村舞傳入法國,變為法國的隊舞(Contredanse),許多「隊舞」資料是來自普雷弗的英國鄉村舞版本,但步法及隊型稍有改換,並用繪圖及舞譜列出。法國重要隊舞資料包括富依葉(Raoul-Auger Feuillet, 1675-1708)的《隊舞收錄集》(Recueil de Contredances, 1706、1708)和德西斯(Jacques Dezais)的《新隊舞收錄集》(Reciieil de Nouvelles Contredance, 1720)。法國隊舞的步法,受到梅呂舞和巴洛克宮廷舞的影響,隊型以方形為主。十八世紀鄉村舞也在德國流行,但多以法國的形式為主,莫札特(M. A. Mozart, 1756-1791)和貝多芬(L. van Beethoven, 1770-1827)曾寫了一些隊舞舞曲。十九世紀法國隊舞變為在舞廳適合大眾跳的方塊舞(Quadrille)。另外英國舞蹈教師威爾森(Thomas Wilson, 1927-)重新整理傳統的英國鄉村舞,出版了《鄉村舞分析》(An Analysis of Country Dance c.1808)和《英國鄉村舞之完整體系》(The Complete System of English Country Dancing, 1820)兩書。十九世紀早期美國發展一種以人指令方式喊出舞蹈隊型變化的方塊舞(Square Dance)。傳統的鄉村舞在歐洲漸被遺忘,反而在美國興起。直到二十世紀初期,英國音樂家及民族音樂學者薩爾普(Cecil Sharp, 1859-1924)開始到英國民間各地採風,收集傳統的樂舞,大力鼓吹及推廣英國民間的音樂與舞蹈,他出版了六集《鄉村舞》(The Country Dance Book, 1909)。今日專門研究及推廣鄉村舞的機構包括設在倫敦的「English Folk Dance & Song Society」、設在蘇格蘭愛丁堡的「Royal Scottish Country Dance Society」和美國麻省Northampton的「Country Dance and Song Society」。
參照: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Dance》1998.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鄉村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