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射性活度 - 教育百科
放 | |
射 | |
性 | |
活 | |
度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Radioactivity |
日期: | 2002年2月 |
出處: | 環境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發生在不穩定之原子核經由粒子撞擊或電磁輻射,而進行原子分裂之情形。放射性活度,又稱放射性強度,基本單位為;居里(Curie, Ci)與貝克勒(Becquerel, Bq)兩種。目前國際單位(SI)制係使用貝克勒(Bq),1Bq=1s-1。居里(Ci)為以往所使用之單位,1Ci=3.7×1010Bq。天然存在之放射性同位素,能自然放出放射線之特性,稱為天然放射性,如放射性物質之不穩定原子核當發生自發衰變現象時,通常伴隨發出能導致電離之輻射,如α、β、γ等放射線;通過核反應,由人工製造之放射性同位素之放射性,稱為人工放射性。量度放射性物質時,是以短時間內發生之核衰變數目表示,即A=dN/dt,其大小反應了該種放射性物質之活性量。由放射性衰變之基本定律得知:A=λN(式中N為時間t時之未衰變原子核數目,λ為其衰變常數),因此,測得活性即可計算出該放射性物質之量。放射性在工業、農業和醫療方面有極其重要之應用,但在使用時應防止放射性污染,當人類或其他生物受到過量之放射性輻射時,會引起各種病症,因此應注意輻射防護。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放射性活度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