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山芋 - 教育百科
ˋ
  • 漢語拼音 shān yù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ān yù
解釋:
旋花科「甘薯」、「番薯」的別名。參見「番薯」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山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山芋
英文名: Dioscorea bulbifera
描述:
塊莖扁球形或腎形,表皮紅褐色,具疣;肉淡黃綠色。莖左旋,綠或暗紫色,零餘子球形或扁球形,徑1-4(10) cm。葉互生,草質,扁心形或卵狀三角形,長8-15(19) cm,寬5-10(21.5) cm,先端漸尖或短尾狀,微波狀緣,脈7-11,葉表脈凹陷,葉背脈凸起,葉柄基部具耳狀托葉。雄花序穗狀1-3腋生或複合成圓錐狀;雄花鐘形,開展,雄蕊6,具退化雌蕊。雌花序穗狀,1-3腋生,偶複合成圓錐狀花序,雌花退化雄蕊6,棒狀,先端兩裂。蒴果橢圓形,長1.5-2.5 cm,寬1-1.5 cm,果柄向上反折,先端開裂。種子扁平橢圓形,具膜質基生翅。

分布:
蘭嶼、綠島及本島平地至海拔2000 m山區普遍分佈。</p>
作者: 楊遠波, 劉和義, 林讚標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