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峭峻 - 教育百科
ˋ
ˋ
  • 漢語拼音 qiào jù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iào jùn
解釋:
1.陡峭險峻。《漢書.卷六四上.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嚴助》:「其入中國必下領水,領水之山峭峻,漂石破舟,不可以大船載食糧下也。」《舊唐書.卷一九六.吐蕃列傳下》:「堡之三面頗峭峻,唯北面連原,以濠為固。」
2.嚴苛。《後漢書.卷二八下.馮衍傳》:「澄德化之陵遲兮,烈刑罰之峭峻。」
3.超拔不凡。唐.韓愈〈感春〉詩五首之四:「孔丞別我適臨汝,風骨峭峻遺塵埃。」《舊唐書.卷一七三.列傳.鄭覃》:「繄彼休功,明我推擇。爰嘉峭峻,俾總紀綱。」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峭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