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唐卡;廟幟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angka
作者: 張麗珠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唐卡(Tangka)為廟幟之意,是西藏喇嘛教之物;即於旗幟上繪有神秘之舞蹈圖說,通常稱它為曼荼羅〔見Mandala〕或吉爾克(Kyilkhor),係象徵一種「心靈舞蹈」(Dance of the mind)之理論。此種設計方式由來甚早,可能在佛教建立於西藏、蒙古之前。其圖形依傳統儀式形,繪於中國綢料上。據奧立爾.史坦恩(Aurel Stein)和雷寇克(Lecog)所言,他們曾於東土耳其斯坦之柯坦(Khotan)所發現之多種藝術遺物中,其中有來自丹坦 ── 尤利克(Danttan-Uilig)的第八世紀之物,部分遺物即為繪圖的綢質旗幟。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唐卡;廟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