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幫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ㄘㄨㄥˊㄆㄤˊㄒㄧㄝˊㄓㄨˋㄖㄨˊ:「ㄅㄤㄇㄤˊ」、「ㄅㄤㄓㄨˋ」。
  2. ㄐㄧㄝˊㄏㄜˊㄐㄩˋㄧㄡˇㄍㄨㄥˋㄊㄨㄥˊㄒㄧㄥˋㄓˊ˙ㄉㄜㄉㄨㄛㄕㄨˋㄖㄣˊㄙㄨㄛˇㄗㄨˇㄔㄥˊ˙ㄉㄜㄊㄨㄢˊㄊㄧˇㄖㄨˊ:「ㄅㄤㄏㄨㄟˋ」、「ㄅㄤㄆㄞˋ」。
  3. ㄈㄨˋㄏㄜˋㄖㄨˊ:「ㄅㄤㄑㄧㄤ」。
  4. ㄨˋㄊㄧˇ˙ㄉㄜㄅㄧㄢㄩㄢˊㄅㄨˋㄈㄣˋㄖㄨˊ:「ㄒㄧㄝˊㄅㄤ」、「ㄙㄞㄅㄤ˙ㄗ」。
  5. ㄌㄧㄤˋㄘˊㄩㄥˋㄩˊㄐㄧˋㄙㄨㄢˋㄔㄥˊㄆㄧㄔㄥˊㄑㄩㄣˊㄕˋㄨˋ˙ㄉㄜㄉㄢㄨㄟˋㄖㄨˊ:「ㄧˋㄅㄤㄖㄣˊㄇㄚ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幫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āng
解釋:
  1. 佐助、輔助。
    【例】幫助、幫忙
  2. 因某種目的或利益結合成的組織。
    【例】幫會、幫派
  3. 附和。
    【例】幫腔
  4. 物體旁邊的部分。
    【例】鞋幫、腮幫子
  5. 量詞。計算成批、成群事物的單位。
    【例】一幫人馬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āng
解釋:
[動]
1.佐助、輔助。如:「幫助」、「幫忙」。《水滸傳》第七回:「智深道:『我來幫你廝打!』」《儒林外史》第五一回:「只見下水頭支支查查又搖了一隻小船來幫著泊。」
2.附和。如:「幫腔」。《儒林外史》第一八回:「浦墨卿走上去幫了幾句。」
[名]
1.物體旁邊豎起的部分。如:「鞋幫」、「船幫」。元.關漢卿《拜月亭》第一折:「這一對繡鞋兒分不得幫和底。」
2.同性質的人因政治或經濟等目的而組成的團體。如:「幫會」、「馬幫」、「丐幫」。
3.量詞。計算成批、成群事物的單位。如:「一幫人馬」。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a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同性質的人為特定目的組成的團體。
  2. [[量] ] 計算成批成群事物的單位。
  3. [[量] ] 班。計算車次的單位。
音讀: p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分租。
  2. [[動] ] 擴張、擴大。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