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建構計畫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auplan, Constructural Plan
作者: 詹棟樑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德國教育家巴爾勞復(Theodor Ballauff)依據瑞士人類學家波特曼(Adolf Portmann)的兒童應盡早與外界接觸的理論,建立了「建構計畫」。
  所謂「建構計畫」,其目標在養成「完整的人」(ganzer Mensch, Whole Man),而「完整的人」的培育,應該有新的眼光,不能再以傳統的教育方式(只是知識的裝填)做為工具。
  「建構計畫」所要建立的論點是:教育是以精神能力之培養為前提,並且重視各方面的「結構關聯」。如人的手必須視為工具,與工作有關,能使用於工作之中。這種計畫主張對人的能力進行研究時,應該面對現實,用客觀的眼光去觀察人的發展過程,尤其是人的「精神能力」常會披上一層外衣,在研究時就必須除去這層外衣。
  稱為「建構計畫」,是因為人具有精神本質,早期兒童的精神能力是一種層級的現象,必須像房屋的建築一樣,從基層去建構,所以訂下「建構計畫」,是基於精神科學的觀點,偏重於精神方面的發展。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建構計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