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暴潮 - 教育百科
ˋ
ˊ
  • 漢語拼音 bào cháo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ào cháo
解釋:
一種氣象潮。由於颱風或氣壓突降,引起海面水位劇變,稱為「暴潮」。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暴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torm Surge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主要為颱風所引起的海水面上升。又稱風暴激浪,由於風剪力及低氣壓所引起的海水面上升。其典型模式為颱風或風暴襲擊時,低氣壓使海水面上升,然後隨之而來的強風吹襲海面,將海水壅積於海岸,或適逢每月大潮,沿海低窪區並造成海水倒灌不退的災害,此即俗稱的海水倒灌。另外由於遠處海域所引發的湧浪亦可能由於波浪的疊加作用而導致暴潮。暴潮的高度主要受(1)風剪力(2)颱風中心氣壓(3)大陸棚的坡度和寬度(4)當時潮位(5)颱風行進路徑和海岸的交角(6)人為的因素對海岸的改變等因素控制。
  暴潮的最大可能高度為設計海提高度的重要依據。為海岸防災必須考慮的因素。一般暴潮的效應導致海水面高度抬升3公尺,時間視颱風大小,可持續1至2天。而台灣西部歷年來重大水災皆由於颱風的來襲造成暴潮,與每月大潮發生時間吻合而致。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暴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