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成假設 - 教育百科
形 | |
成 | |
假 | |
設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Formulating Hypothesis |
作者: | 毛松霖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形成假設乃是指能針對許多實驗觀察所得之結論加以概括性的歸納推論,使人易於掌握其間因果關係的能力,為統整科學過程技能之一。例如在悶熄蠟燭的實驗中,將玻璃瓶蓋在燃燒著的蠟燭上時,不久蠟燭便熄滅。此時你可能做如此推理:「這根蠟燭之所以熄滅乃因為瓶內空氣所含的氧氣已經用盡的緣故」。根據這種推論所形成的假設就是:「瓶內空氣中的氧氣用盡時,蠟燭的火焰熄滅」。 往往所形成的假設不一定是正確的,為證實假設的正確與否,通常需設計許多實驗的方法,由實驗來分辨那些證據可支持,那些則不能支持所形成的假設,最後根據觀察的結果再修正假設。例如:上述悶熄蠟燭的實驗中,必須在蠟燭熄滅之後,試驗留在瓶內的氣體,以確定是否仍有氧氣存在,如果蠟燭熄滅後,玻璃瓶內仍有氧氣存在時,此假設便站不住腳,否則即可成立。當我們所收集的資料無法支持假設時,此假設必須加以修正或放棄。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形成假設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