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形成能力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Gestaltungsfähigkeit, Formation of Ability
作者: 詹棟樑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英國哲學家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認為人沒有所謂的先天經驗與能力;人的經驗與能力的獲得與形成,都是靠後天的訓練。在他所著〔有關教育的一些思想〕(Some Thoughts on Education, 1663)一書中,提出了「心能訓練說」,認為人的心能經過訓練以後,便可以形成,也就是才能(能力)可以訓練。
  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 1776~1841),主張「訓練」與「陶冶」同樣重要,這兩者都在形成人的能力。
  洛克與赫爾巴特二人在建立可塑性的理論方面,有很大的貢獻,使人們了解到可塑性對於個人及教育的重要性,是教育的前提與條件。他們指出可塑性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形成性」(nature of formation),教育就是促使個人形成各種「能力」。
  在教育的過程中,改變與形成是相輔相成的,而能力的形成是教育所追求的目標。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形成能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