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影像表徵期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conic Representation Stage
作者: 陳聰文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影像表徵期是布魯納(J.S. Bruner)認知發展論中發展的第二個時期。此期兒童已能以感官對外界事物獲得的影像經驗,來認識其周遭的世界,以習得知識。  布魯納認為在三至五歲左右的兒童,對於外來的感覺材料,已經能以某些特有的策略來處理。例如以視覺、聽覺、影像或空間基模來將原來的物件以簡約的形式貯存在記憶中。這種認知方式是間接的。一幅結繩的圖片或者一部描述結繩的電影,都能讓兒童認識某種結繩的方式,不必依賴直接的方式去學習。因為圖畫或影像本身都具有某種特質,兒童可以用來作為操作該事物的媒介。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影像表徵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