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熱病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huáng rè bìng |
解釋:
病名。一種經由蚊子傳染病毒的急性傳染病。有發高燒、心跳遲緩、嘔吐、黏膜出血、黃疸等症狀。多見於南美洲和非洲等地區。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黃熱病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Yellow Fever |
日期: | 2002年2月 |
出處: | 環境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主要由披蓋病毒科(Togaviridae)所引起,主要是藉由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所傳染,當患者被蚊子叮咬後,病毒首先會往患者的淋巴結中感染,然後進入肝、脾、腎、骨髓中繼續繁殖並破壞組織。其主要症狀為全身酸痛,發燒、發寒、頭痛、背痛、嘔吐,若病情較嚴重者會發生出血的現象,同時因肝受感染而發生肝炎,進而產生黃膽的症狀,黃熱病名稱的由來就是因為患者的皮膚因黃膽有變黃的現象;最後可能因血壓過低昏迷而導致死亡。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黃熱病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