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恆定狀態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omeostasis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體內環境維持恒定的現象,包括溫度、滲透壓、離子、營養物質、代謝廢物、及賀爾蒙(激素)濃度等因子的恆定。恆定狀態的達成有三種模式。第一種是靜態的平衡,即體內環境維持恒定是因外界環境處於恆定狀態,體內與外界環境達成平衡之情形。例如,在20℃的恆溫水域,金魚的體溫保持在20℃。第二種是動態的平衡,即在一開放系統,從外界環境輸入量等於從系統內輸出之量。例如,雌性哺乳動物血液中黃體激素的濃度處於恆定。若其分泌量增加兩倍,其排除量也隨之增加兩倍,故能維持恆定。第三種是複雜的動態回饋控制系統,即系統內環境的恆定是由一感測器將外界環境訊息送入體內,由控制中心(通常是腦)整合後,經由動器(effector)的作用使系統維持在一恆定值。例如人類體溫的調節。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恆定狀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