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臾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須臾
  2.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捆綁拖拉。《說文解字.申部》:「臾,束縛捽抴為臾曳。」
[名]
1.參見「須臾」條。
2.姓。如春秋時晉國有臾駢。
注音:
漢語拼音: yǒng
解釋:
參見「縱臾」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ㄩˊ

1. 捆綁拖拉。段注本《說文解字.申部》:「臾,束縛捽抴為臾曳。」

2. 「須臾」:

⑴ 片刻、暫時。《荀子.勸學》:「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宋.蘇軾〈舟中夜起〉詩:「此生忽忽憂患裡,清境過眼能須臾。」

⑵ 延年。《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足下所以得須臾至今者,以項王尚存也。」

3.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臾駢。

㈡ㄩㄥˇ

慫恿。《漢書.卷四四.淮南衡山濟北王傳.衡山王劉賜》:「衡山王以此恚,與奚慈、張廣昌謀,求能為兵法候星氣者,日夜縱臾王謀反事。」

注音: ㈠ㄩˊ ㈡ㄩㄥ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臾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