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先天掃視傾向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nnate Scanning Capacity
作者: 徐享良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先天掃視傾向是指出生嬰兒便能主動對外界的視覺刺激加以掃視,嬰兒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對圖形加以掃視並獲得知覺,此種不經學習而能對圖形加以注視掃瞄而獲得知覺圖形的能力,稱為先天掃視能力。
  視覺系統最基本的功能在圖形的知覺;有了分辨圖形的能力,才能進一步分辨物體,或分辨外在世界各式各樣的東西。范茲(R.L. Fantz)在一九六一年的研究發現,出生四天的嬰兒已具備區辨圖形並偏好較複雜圖形的能力,所以嬰兒的視覺世界並非空白一片。撒拉帕鐵(P.H. Salapatek)在一九七六年的研究發現一個月大的嬰兒注視的落點在圖形外圍,二個月大的嬰兒對圖形的掃瞄較為完整,亦即能注視圖形內外部分。海斯(M.M. Haith)一九六九年的研究印證他們的發現,並指出嬰兒並非天生就能知覺圖形的不同形狀,但能對圖形做一掃瞄,而且在極短時間內完成,從而獲得圖形的知覺。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先天掃視傾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