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涵洞 - 教育百科
ˊ
ˋ
  • 漢語拼音 hán dòng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án dòng
解釋:
  1. 在地下用來排水的暗渠或暗管。
    【例】工人施工不慎挖破涵洞,造成附近一帶大量積水。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涵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án dòng
解釋:
道路與河道、天然排水溝或渠道相交會時,所預留的空間,以利通水的暗渠或暗管。也作「函洞」。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涵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ulvert
日期: 2003年10月
出處: 測繪學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通過鐵道或公路下方之人造輸水道,稱為涵洞。涵洞之內部為通路,覆土於其上方,填築為路基。通常係以混凝土、鑄鐵、磚、陶土管及皺褶金屬板等材料構築而成。小型涵洞多呈圓形或矩形,大型涵洞多呈馬蹄形斷面。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涵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涵空磅空 相關客家語 涵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