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結局;收場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Denouement
作者: 謝庭芝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戲劇結構名詞。戲劇或小說情節的最終結果或真象大白。起源於法文,原本指的是「將結解開」,後來泛指戲劇當中衝突的解決、盤根錯節的解套、神秘事件的解答、以及最後細節的澄清。在優里庇底斯(Euripides)的《米蒂亞》(Medea)一劇中,結局是當傑森(Jason)在得知米蒂亞已經殺害他的兩個親身兒子後,他哭喊著要求天神們見證她的殘酷;米蒂亞卻搭乘著太陽神的戰車升天而去,只留下合唱隊在一旁評論所發生的事件乃是天神的意旨而遠超出道德所能理解的範疇。而在艾倫艾克鵬(Alan Ayckbourn, 1939-)的《獨特的荒誕人》(Absurd Person Singular, 1973)一劇中,錫德尼(Sidney)在戲一開始時是臣服於其它角色的一個卑微人物,後來卻取得經濟優勢而晉升於其它人的地位之上;情節發展到高潮時,他跟他的妻子搞砸其它人的小型宴會,而在結局時,他堅持每個人都必須參加貶低自己身份的搶位子遊戲,他負責帶頭並制定令人不悅的罰款;我們可以看見這些人的生活從此以後將備受困窘的場面。
參照: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結局;收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