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數來寶 - 教育百科
ˇ
ˊ
ˇ
  • 漢語拼音 shǔ lái bǎo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ǔ lái bǎo
解釋:
  1. 一種流行於北方各地的曲藝。由一人或兩人手執竹板或繫以銅鈴的牛髀骨一邊打拍,一邊說唱。最初藝人沿街說唱,都是見景生情,即興編詞,類似順口溜,後進入小型劇場演出,說唱內容方面有所變化,部分藝人演唱民間傳說和歷史故事。
    【例】民初時期的北平居民,閒時會在茶館、書場裡聽些俗曲小調、數來寶等,來打發時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數來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ǔ lái bǎo
解釋:
一種流行於北方各地的曲藝。由一人或兩人手執竹板或繫以銅鈴的牛髀骨一邊打拍,一邊說唱。最初藝人沿街說唱,都是見景生情,即興編詞。後進入小型劇場演出,說唱內容方面有所變化,部分藝人演唱民間傳說和歷史故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數來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