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的處方理論 - 教育百科
教 | |
學 | |
的 | |
處 | |
方 | |
理 | |
論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Prescriptive Theories of Instruction |
作者: | 何縕琪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布魯納(J.S. Bruner)首先區分了教學的描述(descriptive)理論與教學的處方(prescriptive)理論之不同。前者是指學習心理學,重視事實的客觀描述;而後者則是指教學心理學,重視因教學目的、教學對象、教學歷程之不同而採用不同的教學措施。教學的處方理論是指教學活動的每一環節,均需從教學心理學的立場來加以了解;也可以說,從目標的訂定或學習結果的預期開始,到學習者之特性的了解、學習情境的設計與安排、學習歷程的分析和學習歷程及結果的評量,均需從教學心理學的立場來加以考慮。所涉及的因素如下: 1.教學操作:包括教學的組織內容及教師的行為,教什麼、如何教。 2.學習者特性:學習者的現存知識,包括事實、程序和學習情境中所需的策略,以及學習者的記憶系統,如記憶的容量和表徵程式。 3.學習歷程:指學習者的內在認知歷程,學習者如何選擇、組織及統整新的知識於現存知識。 4.學習結果:指學習者的知識或記憶系統內的認知改變,包括最新學到的事實、程序及策略。 5.結果表現:指學習者在測驗上的實際表現,如保留量或新學習結果的遷移。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教學的處方理論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