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普選 - 教育百科
ˇ
ˇ
  • 漢語拼音 pǔ xuǎ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pǔ xuǎn
解釋:
  1. 不以財產、學識及階層等條件來限制選民的資格,凡屬公民皆有選舉權的選舉。 △普通選舉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普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pǔ xuǎn
解釋:
不以財產、學識及階級等限制選民的資格,凡屬公民均可獲得選舉權。如:「這次普選辦得很成功。」也稱為「普通選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普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General Election
作者: 鄧毓浩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在政治中,選舉(election)是一種集結民眾之所好以遴選公職人員的手段。選舉的功能為:(1)直接或間接選定政府;(2)在選民和政府之間提供回饋;(3)顯示民眾對一個政權的支持或蔑視;(4)為增補政治領導人提供管道;(5)使政府對選民負責。選舉是一般民主國家所採行之公開公平的競爭制度,但必須建立在合理的規範基礎上。
  普選必須建立選舉制度,如選區的畫分,選舉方式的採行,係地域選舉制,或政黨比例代表制,並訂立投票規則。二十世紀之前,投票因種族、性別、財產、學歷之不同,有不等的限制,現今已逐漸取消,以建立更合理,更能反映意見的「一人一票一效」制。
  普選是民主化的象徵,在實施的過程,也曾出現過瑕疵,但瑕不掩瑜,目前可行的多種民主策略中,是一種較為可行的方法,是建立多元民主政府不可少的利器。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普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