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栗頂食蚊鳥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hestnut-crowned Gnateater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Conopophaga castaneiceps
形態:
體長13公分,雄鳥全身大致為橄欖灰色,前額及頭頂為亮栗色,眼後有一明顯白色條紋,末端呈束狀,腹部顏色較淡;雌鳥整個頭部及胸部為紅褐色,眼後亦有白色條紋,背部為橄欖綠色,腹部及喉較白。腳長,為淡藍色。
分布:
共4亞種,分布於南美洲,由哥倫比亞至厄瓜多東部及秘魯北部。海拔分布主要在1,200~1,800公尺間,但在太平洋岸,可降至500~700公尺。
生態習性:
喜好底層濃密的潮溼森林,亦常出現在倒木及幼樹較多的環境,單獨或成對活動,常停棲於靠近地面的枝條上,習慣停棲一段時間後,再到地面走動或覓食,並重覆此「休息-移動」的模式,不善飛行,飛行時會發出呼呼聲響。巢為杯狀,巢高約離地面1公尺。
綱:
鳥綱(Class Aves)
目: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科:
食蚊鳥科(Family Conopophag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栗頂食蚊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