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茲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ㄘㄠˇ
  • 部首外筆畫 6
  • 總筆畫 10
  • 漢語拼音 [一]zī[二]cí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ㄉㄞˋㄘˊㄘˇㄘˇㄕˊㄘˇㄉㄧˋㄖㄨˊ:「ㄋㄧㄢˋㄗㄞˋ」、「ㄕˋㄊㄧˇㄉㄚˋ」。

注音:
解釋:

ㄑㄧㄡㄘˊㄏㄢˋㄉㄞˋ西ㄒㄧㄩˋㄓㄨㄍㄨㄛˊㄗㄞˋㄐㄧㄣㄒㄧㄣㄐㄧㄤㄕㄥˇㄎㄨˋㄔㄜㄕㄚㄧㄚˇㄦˋㄒㄧㄢˋㄐㄧㄢ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茲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代詞。此、此時、此地。
    【例】念茲在茲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龜茲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代]
此。如:「念茲在茲」。《論語.子罕》:「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
[副]
1.更加。通「滋」。《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下》:「賦斂茲重,而百姓屈竭。」
2.現在。《史記.卷七一.樗里子甘茂傳》:「今臣生十二歲於茲矣,君其試臣,何遽叱乎?」
[名]
1.年、時。《孟子.滕文公下》:「今茲未能,請輕之,以待來年。」《文選.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
2.姓。如春秋時魯國有茲無還。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參見「龜茲」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ㄗ

1. 更加。通「滋」。《說文解字.艸部》:「茲,草木多益。」《說文解字.水部.滋字》:「滋,益也。」清.段玉裁.注:「此字從水茲為水益也;凡經傳增益之義多用此字,亦有用茲者。」《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下》:「賦斂茲重,而百姓屈竭。」《梁書.卷四七.孝行列傳.甄恬》:「恬既孝行殊異,聲著邦壤,敦風厲俗,弘益茲多。」

2. 年、時。《孟子.滕文公下》:「今茲未能,請輕之,以待來年。」《呂氏春秋.士容論.上農》:「今茲美禾,來茲美麥。」《文選.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

3. 現在。《史記.卷七一.樗里子甘茂列傳.甘茂》:「今臣生十二歲於茲矣,君其試臣,何遽叱乎?」南朝梁.任昉〈天監三年策秀才文〉:「朕立諫鼓,設謗木,於茲三年矣。」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序〉:「殫精極慮,十年於茲。」

4. 此。《廣韻.平聲.之韻》:「茲,此也。」《書經.大禹謨》:「帝念哉!念茲在茲,釋茲在茲。」《論語.子罕》:「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三國魏.王粲〈登樓賦〉:「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唐.李白〈送友人〉詩:「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5. 於。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公衡仲達,秉心淵塞,媚茲一人,臨難不惑。」唐.張蘊古〈大寶箴〉:「恢漢高大度,撫茲庶事,如履薄臨深,戰戰慄慄。」

6. 姓。如春秋時魯國有茲無還。

⇒@B02590

㈡ㄘˊ

國名。《廣韻.平聲.之韻》:「龜茲,國名;龜音丘。」龜茲,漢代西域國之一,位新疆庫車、沙雅二縣之間。

注音: ㈠ㄗ ㈡ㄘ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茲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