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橪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ㄇㄨˋ
  • 部首外筆畫 12
  • 總筆畫 16
  • 漢語拼音 rǎ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rǎn
解釋:
[名]
一種樹木。果實圓形黑色,稱為「橪」。明.張自烈《正字通.木部》:「橪,或曰雀梅。實小黑而圜。皮可染綠。」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ㄖㄢˇ

1. 樹名。橪棗,果實圓形黑色,皮可做為染料。《說文解字.木部》:「橪,酸小棗。」《正字通.木部》:「橪,……或曰雀梅。實小黑而圜。皮可染綠。」

2. 染。《說文解字.木部》:「橪,……一曰染也。」《東京夢華錄注.卷六.十四日車駕幸五嶽觀》:「殿前班頂兩腳屈曲向後花裝帕頭,著緋青紫三色橪金線結帶。」

㈡ㄧㄢ

「橪支」:木名。一說香草。《漢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上》:「枇杷橪柿,楟柰厚樸。」唐.顏師古.注:「張揖曰:『橪,橪支,香草也。……』郭璞曰:『橪,橪支,木也。』師古曰:『此二句總論樹木,不得雜以香草也。橪,郭說得之。』」

注音: ㈠ㄖㄢˇ ㈡ㄧㄢ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橪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