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印度事務部圖書檔案館(英國)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詠仁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印度事務部圖書檔案館為英國殖民地史料收藏機構。其前身是東印度公司檔案館。英國在16世紀以後不斷對外擴張,於1600年12月成立了東印度公司,為保存在其活動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建立了該公司檔案館,收藏英國各殖民地檔案及圖書資料。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運動,使英國對印度的統治權力從東印度公司轉移到政府手中,於是在1858年英國成立了印度事務部,以代替東印度公司,並將該公司檔案館改為印度事務部圖書檔案館,專管英國的殖民史料。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英帝國殖民體系瓦解,印度事務部的使命也告結束。因此,該館就成了無固定材料來源的殖民史料收藏機構。
  該館所藏檔案資料約14英里排架長度,包括1600年以前英國殖民活動的史料,1858-1947年印度事務部的史料。其中有與中國、印度、東非、南非、日本等國有關的大量史料,僅有關中國的檔案史料就達數千卷,時間從1700年至1912年。這些史料對研究英國殖民史、印度及中國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歷史,具有重要的價值。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印度事務部圖書檔案館(英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