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歈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ㄑㄧㄢˋ
  • 部首外筆畫 9
  • 總筆畫 13
  • 漢語拼音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歌曲、歌謠。《楚辭.宋玉.招魂》:「吳歈蔡謳,奏大呂些。」唐.劉禹錫〈竹枝詞.序〉:「故余亦作竹枝九篇,俾善歌者颺之,附于末。後之聆巴歈,知變風之自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歌曲、歌謠。大徐本《說文解字.欠部.新附》:「歈,歌也。」《楚辭.宋玉.招魂》:「吳歈蔡謳,奏大呂些。」唐.劉禹錫〈竹枝詞序〉:「故余亦作竹枝九篇,俾善歌者颺之,附於末。後之聆巴歈,知變風之自焉。」

2. 「擨歈」:嘲弄、鄙夷。《玉篇.手部》:「擨,擨歈,輕笑貌。」《廣韻.平聲.麻韻》:「擨,擨歈,舉手相弄。」

注音: ㄩ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歈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