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河川等級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tream Order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即是將河川系統量化的一種方法。1914年Gravelius首先嘗試將河川系統量化。1945年,Horton訂定一套規則,係沒有支流的源流河川為1級河;當兩條1級河相會後為2級河;若2級河和1級河相會,仍為2級河。其規則即是兩相同級數河川相會後,河川級數加1;若兩相會河川級數不同,仍以較高級數的河川級數為其級數。Horton的法則後來經過Strahler修正並發揚光大,目前已普遍為人所引用。在Horton和Strahler河川等級中,河川的數目(Nu)與其級數(u)之間的關係(即河川數目定律)為
  Nu=Rbk-u
  式中:Nu=u級的河川數目
  Rb=河川分岐比(bifnrcation ratio)
  Rb=Nu/(Nu+1)
  K=河川系統的級數(即主幹的級數,也是最高級級數)
  u=級數
  河川的平均長度也與河川級數有關,其關係(即河川長度定律)為:
   = RLu-1
  式中: =第u級河川的平均長度,
   =第1級河川的平均長度,
  RL=長度比
  河川的面積也與河川級數有關,其關係(即河川面積定律)為:
   = RAu-1
  式中: =第u級河川的平均面積,
   =第1級河川的平均面積,
  RA面積比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河川等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