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治療團體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herapeutic Groups
作者: 吳就君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治療團體指具有改變行為之治療條件的團體。改變行為的過程是非常複雜的、多元因素的、多層次互動的人類經驗。泰隆(Inin Talom)曾於一九七五年經提出治療團體的十一個條件如下:(1)團體要有希望的感覺;(2)成員感受人類的共同性;(3)資訊能夠開放地傳遞;(4)團體存在的價值寓於利他主義;(5)能夠矯正原生家庭團體情境中所學得不當的人際情緒和態度;(6)發展社會交往的技巧;(7)行為模仿的機會;(8)學習人際間互相依存,互相對應的行為;(9)發生團體凝聚力;(10)准許情感渲洩的情境;(11)人類存在意義追尋。
  麥肯齊(Roy Mackenzie)於一九九○年也提出短期治療團體的條件如下:團體具有支持性,成員有自我表達性,團體情境具有行為模仿性、觀察性、導引性和教育性,加上成員具有自我了解性及人際學習的動機性。
  上述治療團體發揮功能的條件,是達成其目標——「參與者行為改變」所不可或缺的。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治療團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