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鼠疫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shǔ yì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鼠疫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shǔ yì |
解釋:
病名。一種死亡率很高的急性細菌性傳染病。常由老鼠身上的跳蚤傳入人體。依症狀不同可分為三種:一、腺鼠疫:頭疼、發高燒、淋巴結腫脹,有時潰瀾。二、肺鼠疫:咳嗽、吐暗紅色的痰。三、敗血型鼠疫:嘔吐、譫妄、昏迷、體溫不高。屬法定傳染病。也稱為「黑死病」。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鼠疫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Plague |
日期: | 2002年2月 |
出處: | 環境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藉鼠或蚤傳染人類之一種流行病,病原菌為鼠疫耶爾辛氏桿菌(Yersinia pestis)。人類有3型鼠疫;腺鼠疫,以蚤為媒介;肺鼠疫由接觸而傳染,其死亡率幾乎達100%;敗血性鼠疫由蚤類傳染,此病於14世紀在歐洲死亡二百五十萬人,當時稱為黑死病。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鼠疫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