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洋明燈魚 - 教育百科
印 | |
度 | |
洋 | |
明 | |
燈 | |
魚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印度洋明燈魚 |
英文名: | Diogenichthys panurgus |
描述: 體略呈粗短,側扁。體背緣在背鰭基處略變陡峭。頭中等大,兩眼間稍下凹。吻鈍圓,較短。眼大,眼徑約為吻長的2倍。口近端位,上頜骨較短,僅伸至眼眶後緣下方,末端擴大;前頜骨前部齒扁,後部齒且弱鉤;下頜前部外行齒寬、密生,後部齒具強鉤;腭骨為小齒齒帶;犁骨和中翼骨具小齒。鰓孔大,鰓膜後緣略尖,且不與峽部相連。鰓耙發達,板條狀。體被圓鱗,易脫落。側線完全。 背鰭1個,起於體背中部腹鰭基後上方。臀鰭起於背鰭末端的前下方,鰭基較背鰭基長;脂鰭於臀鰭末端前上方。胸鰭基中下位,鰭條伸長達臀鰭起點,腹鰭基距胸鰭基較臀鰭起點近。尾鰭分叉。 甲醛液浸標本呈褐色。 發光器:鼻部背位發光器(Dn)1個、圓形,通常雄魚較雌魚大,雄魚Dn約等於或稍大於鼻囊。鰓蓋位發光器(Op) 2個 ,Op1較小;鰓被架位發光器 (Br)3個;胸鰭上方發光器(PLO)1個,小,頗近胸鰭基上端,其下方發光鱗缺;胸鰭下方發光器(PVO)2個,成斜線排列;胸部發光器(PO)5個,PO4位置升高;腹鰭上位發光器(VLO)位於側線和腹鰭基之間稍近腹鰭基;腹部發光器(VO) 5個,,VO2和 VO3位置逐漸升高呈斜線排列;臀鰭上方發光器(SAO) 3個,成大鈍角排列,SAO1於 VO5的後上方,SAO1與 VO5成斜線,SAO3於側線下3倍SAO3直徑處;臀鰭前部發光器(AOa )5個,AOa5位置升高;體後側位發光器(Pol)1個;臀鰭後部發光器(AOp)3個,AOp1在臀鰭末端上方;尾鰭前位發光器(Prc)4個,呈均勻弧線排列;SAO3,Pol、Prc4幾乎在同一水平位置。 |
|
分布: |
|
作者: | 臺灣魚類資料庫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