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溽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潮溼。
    【例】溽暑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形]
1.潮溼。《文選.郭璞.江賦》:「林無不溽,岸無不津。」
2.濃厚。《禮記.儒行》:「其居處不淫,其飲食不溽。」唐.孔穎達.正義:「飲食不溽者,溽之言欲也,即濃厚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潮溼。《說文解字.水部》:「溽,溼暑也。」《禮記.月令》:「是月也,土潤溽暑,大雨時行。」晉.郭璞〈江賦〉:「林無不溽,岸無不津。」

2. 濃厚。《禮記.儒行》:「其居處不淫,其飲食不溽。」唐.孔穎達.正義:「飲食不溽者,溽之言欲也,即濃厚也。」明.趙南星〈明郭處士墓誌銘〉:「其作室不高大而秀,其飲食不豐溽而精。」

3. 地名。宋.朱彧《萍州可談》卷二:「廣州自小海至溽洲七百里,……商船去時,至溽洲少需以訣,然後解去,謂之放洋。」

注音: ㄖㄨ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溽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