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滑移線理論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lip line theory
作者: 葉孟考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滑移線理論通常用來分析剛性完全塑性(rigid perfectly plastic)的等向性材料之平面應變變形。將材料假設成剛性完全塑性可以求出材料的變形及負載的近似解,這種理論對研究薄板引伸、擠製、滾軋和鍛造非常有價值。所謂滑移線為平面上曲線的切線方向與材料最大剪應力方向一致的兩個曲線族,亦即剪力線。若α, β兩個滑移線族是互相正交的,沿著α線,α是變動的,而β是常數;沿著β線,β是變動的而α為常數。α及β為兩個獨立的曲線座標,故P點之座標可以α, β定出,亦可由xp, yp定出。
  經由莫耳圓(Mohr's circle)理論可找出材料之最大剪應力K及平均應力σm,再經由平衡方程式可推導出滑移線理論中應力與角度的關係式,稱為韓奇應力方程式(Hencky's stress equation):
  
  上式中,w=σm/2K; θ為滑移線與水平座標軸的夾角;C1, C2為常數。經由材料的變形,可推導出哥林格速度方程式(Geiringer's velocity equation)如下:
  

  上式中,vα,vβ分別為滑移線α及β的塑性變形速度。韓奇應力方程式及哥林格速度方程式為滑移線理論用來解材料應力狀態與變形的方程式。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滑移線理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