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大陸漂移說 - 教育百科
ˋ
ˋ
ˊ
  • 漢語拼音 dà lù piāo yí shuō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à lù piāo yí shuō
解釋:
德國氣象學家魏格納(Wegener)所提出,他透過比對各大陸之間古氣候、古生物、岩層、地質構造以及大陸邊緣形狀,認為現今的大陸在二億五千萬年前是連在一起的古大陸,後來因大規模相對運動而分裂成數塊,成為現在的海陸分布狀況。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大陸漂移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heory of continental drift
日期: 2003年10月
出處: 測繪學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根據海洋兩側大陸間的各種相似性和連續性,如海岸線的形狀、岩層、地質構造、古氣候、古生物及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等資料,以證明所有大陸最早均是連為一體,之後才逐漸發生漂移,1915年德國氣象學家偉格納(Alfred Wegener)出版「大陸和海洋的起源」著作後,大陸漂移說才引起普遍注意。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大陸漂移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