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黑喉潛鳥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rctic Loon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Gavia artica
形態:
體長58~73公分。喙細而直。繁殖期時,頭灰色,喉部為有金屬光澤的黑色。頸側有黑白縱線,背部黑底有白色橫紋,翅黑色有白色斑點。非繁殖期時,顏色變淡,體長為灰褐色,體下白色。
分布:
繁殖於北極圈週邊到北半球溫帶北部,冬季時遷徙到溫帶地區南部。
生態習性:
常常單獨或是成對活動於湖泊、河流或是沿海海面,遷徙季節會成小群活動。覓食的時候,潛水時間一般約為45秒,可以潛3~6公尺深。在水中除了用蹼之外,也會用翼幫助游泳。繁殖期6~8月,黑喉潛鳥偏好在大湖畔築巢,覓食時可以飛到10公里外的水域。巢用水生植物在水邊堆成。每窩通常2顆卵,孵化期約28天,幼雛需要照顧12~13週才能自行覓食。
綱:
鳥綱(Class Aves)
目:
潛鳥目(Order Gaviformes)
科:
潛鳥科(Family Gav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黑喉潛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