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炬舞 - 教育百科
火 | |
炬 | |
舞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Torch Dances |
作者: | 張素珠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蹈形式。火炬舞始於史前時期夜間活動儀式的實施,火有照亮洞穴,能在森林中堅壁清野的功能,人類藉由火炬表示對火的操控,同時也做為人類生活的表徵。長久以來,人類不斷地嘗試如何可使火焰維持長久,且極力尋求易於燃點的的物質和技術方法,歷史記載上有松木炬,各式各樣的焦油以及樹脂等等。在歐洲諸城鎮,火炬是數世紀以來凡任何夜間舞蹈不可或缺的,即使在大廳內舉行時亦然,有的裝燈,有的燃油,甚至還有加入橄欖油者。在某些宗教節慶,例如回教的莫哈蘭節(Moharram,回教教曆正月)及印度的排燈節(Diwali),慶典中閃爍的油燈,有如「一千零一夜」,後來也採用蠟燭,甚至燈泡,不過意義上都和火炬有關。在義大利、法國和英國,隨從們手執火炬,跟隨傳令官的口令排列隊形,正是祭典舞蹈的雛形,而火炬本身也適時被運用為一種舞蹈形式。火炬代表不同的意義,在希臘,將火炬倒置比喻破滅、衰亡,火炬的燃與熄象徵生與死。數世紀以來,手執火炬列隊行進代表某種展示意義,雖然在大溪地及某些較原始的部落,仍有拿火炬行進的儀式的舞蹈,但多數火炬舞差不多已被遺忘。 |
|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火炬舞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