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甲烷氧化菌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ethane-Oxidizing Bacteria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甲烷氧化菌在自然界中分佈甚廣,通常存在於土壤深處或湖泊、池塘底泥表面,該處不但有甲烷產生,且有微量氧氣存在,適合甲烷氧化菌的生長。甲烷氧化菌的形態與生理非常多樣化,有桿狀、球狀及螺旋狀等形態;菌落有白色、乳色、黃色、橙色、粉紅色、及綠色等。由於甲烷氧化菌具有甲烷單氧化(methane monooxygenase, MMO)(見甲烷單氧化),可廣泛的氧化各種碳氫化合物,如烷類、烯類、鹵化烴類及多環芳香烴類化合物等,而被認為具有協助清除空氧與地下水及石化工業污染之能力,在污染防治上扮演著極重的角色,稱為共代謝作用(見共代謝作用)。甲烷氧化菌共可分為六屬:Methylosinus、Methylocystis、Methylomonas、Methylobacter、Methylococcus、Methylobacterium等。甲烷氧化菌能利用甲烷作為唯一的碳源與能源來生長,其同化甲烷的機制。
  甲烷經由甲醛進入五碳醣磷酸路線(ribulose monophosphate pathway),或進入絲胺酸路線(serine pathway)的同化路線,進而合成細胞所需物質。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甲烷氧化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