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夤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ín
解釋:
  1. 本指植物攀緣生長的特性。後比喻攀附權貴以求有所發展。
    【例】夤緣
  2. 深。
    【例】夤夜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夤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ín
解釋:
[動]
攀附求進。參見「夤緣」條。
[副]
敬惕。通「寅」。《漢書.卷一○○.敘傳下》:「中宗明明,夤用刑名。」《北史.卷三九.房法壽傳》:「夤畏照臨,亦宜謹肅。」
[形]
深。如:「夤夜」。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夤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敬惕。通「寅」。段注本《說文解字.夕部》:「夤,敬惕也。从夕,寅聲。《易》曰:『夕惕若厲。』」《漢書.卷一○○.敘傳下》:「中宗明明,夤用刑名。」《北史.卷三九.列傳.房法壽》:「夤畏照臨,亦宜謹肅。」

2. 深。《三國演義》第二一回:「國舅夤夜至此,必有事故。」明.凌濛初《紅拂記》第一齣:「素昧平生,緣何夤夜到此?」

3. 「夤緣」:

⑴ 攀緣上升。晉.左思〈吳都賦〉:「夤緣山嶽之屺,冪歷江海之流。」

⑵ 比喻攀附權貴以求進身。《初刻拍案驚奇》卷二○:「況且一清如水,俸資之外,毫不苟取,那有錢財夤緣?」

注音: ㄧㄣ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夤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