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狽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ㄌㄤˊㄅㄟˋ:A>ㄔㄨˇㄐㄧㄥˋㄐㄩㄥˇㄆㄛˋㄎㄨㄣˋㄉㄨㄣˋㄖㄨˊ:「ㄐㄧㄥˇㄈㄤㄔㄨㄑㄧˊㄅㄨˊㄧˋ˙ㄉㄜㄍㄨㄥㄐㄧㄢㄧˋㄑㄩㄣˊㄅㄤˇㄈㄟˇㄕㄢㄅㄨˋㄓㄥˇ˙ㄉㄜㄅㄟˋㄉㄞˋㄔㄨㄌㄞˊㄇㄛˊㄧㄤˋㄕˊㄈㄣㄌㄤˊㄅㄟˋ。」B>ㄌㄤˊㄅㄟˋㄨㄟˊㄐㄧㄢㄅㄧˇㄘˇㄍㄡㄐㄧㄝˊㄗㄨㄛˋㄏㄨㄞˋㄕˋㄖㄨˊ:「ㄓㄜˋ˙ㄍㄜㄧㄝˋㄨˋㄩㄢˊㄏㄢˋㄓㄚˋㄆㄧㄢˋㄐㄧˊㄊㄨㄢˊㄌㄤˊㄅㄟˋㄨㄟˊㄐㄧㄢㄊㄡㄑㄩˇㄎㄜˋㄏㄨˋ˙ㄉㄜㄍㄜˋㄖㄣˊㄌㄧㄠˋㄓㄨㄣˇㄅㄟˋㄘㄨㄥˊㄕˋㄅㄨˋㄈㄚˇㄍㄡˋㄉㄤ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狽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èi
解釋:
  1. 傳說中的一種形貌與狼相近的動物。前腳很短,與狼相附而行。
    【例】狼狽為奸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èi
解釋:
[名]
傳說中的一種狼屬野獸。前腳很短,與狼相附而行。參見「狼狽」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uē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傳說中一種前腳很短,必須與狼相附而行的狼屬野獸。《玉篇.犬部》:「狽,狼狽。」《字彙.犬部》:「狽,狼狽,狼前二足長,後二足短;狽前二足短,後二足長。狼無狽不立,狽無狼不行,若相離則進退不得矣。」

2. 「狼狽」:

⑴ 比喻情勢窘迫,進退兩難。晉.李密〈陳情表〉:「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⑵ 比喻身心困頓疲乏。《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朝廷大典,李大人耑要借光,不想先生病得狼狽至此。不知幾時可以勉強就道?」

⑶ 比喻彼此勾結,相倚為惡。如:「狼狽為奸」。

注音: ㄅㄟ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狽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