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獨立 - 教育百科
ˊ
ˋ
  • 漢語拼音 dú lì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ú lì
解釋:
  1. 獨自站立。
    【例】一盞孤燈,獨立街頭。
  2. 不倚靠他人而能自立。
    【例】他成年後就離家開始學習獨立。
  3. 指國家有完全自主權,不受外來力量干涉。
    【例】美國於西元1776年宣布脫離英國獨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獨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ú lì
解釋:
1.獨自站立。《論語.季氏》:「嘗獨立,鯉趨而過庭。」
2.孤立無所依靠。文選.李密〈陳情表〉:「煢煢獨立,形影相弔。」
3.特立、超群。《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傳》:「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4.不倚靠他人而能自立。《荀子.儒效》:「而師法者,所得乎情,非所受乎性,不足以獨立而治。」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獨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屬性: 動、形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獨立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獨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o̍k-li̍p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形] ] 不倚靠他人的協助而能夠自立。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獨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獨立 相關客家語 獨立
相反詞 依靠、依賴、依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