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環境自治體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nvironmental Initiative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以環保及生態保育作為施政主軸或行銷的地方自治體。1992年巴西里約召開之地球高峰會議所倡導的「全球性思考,地方性行動」,將未來環保的主要著力點寄望在世界各地的地方自治體。其推出的「21世紀議程(Agenda 21)」中的第28章及強調自治體的重要性,並議決於1996年時各國的地方自治體能提「地方21世紀議程」。有關環境自治體的起源於1990年成立之國際環境自治體協會(ICLEI),總部設於加拿大,並以德國的Frisburg市作為「環境首都」,日本則自1992年起每年召開全國環境自治體會議。環境自治體的兩項主要工作:環保城鄉及環保辦公室。環保城鄉企圖經過社會成員間的對話來整合環境政策及城鄉計劃,對於土地利用、能源、開發、廢棄物、水環境等作整體的考量。至於環保辦公室則是對於自治體本身及其所屬單位的環境管理及行動計畫,例如館舍水及能源的消費、廢棄物的處理、回收及再生等。
  許多地方自治體並以「地方21世紀議程」來加以整合,具體例子包括水源稅、森林稅、垃圾票、綠色採購條款、各種水環境保全條例,市鎮及環境信託等,以此來展現地方自治體的環保特色,並通稱「環境自治體」。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環境自治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