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粒皮瘤海星 - 教育百科
粒 | |
皮 | |
瘤 | |
海 | |
星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粒皮瘤海星Choriaster granulatus屬於瘤海星科Oreasteridae。具有5腕,R(輻長)/r(間輻長) = 9公分/3.5公分,體盤厚,腕粗短。體表光滑,有厚皮膚,上面密生細顆粒,沒有疣或棘。皮鰓區局限於背面,體盤中心的皮鰓圍成一圈,呈輻射狀;腕背面兩側皮鰓各排成三縱列;腕末端四分之一區域無皮鰓。篩板凹陷,上有放射狀細溝紋。腹面顆粒體呈多角形。步帶溝窄小,7~8個扁鈍步帶棘排成掌狀,基部有皮膜相連。第2步帶棘3個一組,扁鈍,旁常有一大形直形叉棘。動物生活時,全體為肉紅色,皮鰓區呈較深的棕色。棲息於珊瑚礁區水深8~15公尺。 分布於菲律賓、印尼、西沙群島、台灣南部、日本南部。墾丁海域獨立礁偶而可見,數量稀少。 |
|
知識 1: 骨針狀(Spicules or Ossicles)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粒皮瘤海星 | |
中文門名: | 棘皮動物門 |
紀錄類別: | 無脊椎動物棘皮知識單元 |
中文科名: | 瘤海星科 |
棲所環境: | 珊瑚礁區 |
拉丁種小名: | granulatus |
拉丁屬名: | Choriaster |
中文綱名: | 海星綱 |
拉丁界名: | Animalia |
拉丁科名: | Oreasteridae |
拉丁門名: | Echinodermata |
學域-大分類: | 動物-棘皮動物類 |
分布深度: | 3~20m 淺海區 I |
中文界名: | 動物界 |
世界地理分布: | 菲律賓 |
台灣分布地點: | 墾丁 |
中文目名: | 有瓣目 |
拉丁目名: | Valvatida |
拉丁綱名: | Asteroidea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粒皮瘤海星 |
英文名: | Choriaster granulatus |
描述: 粒皮瘤海星Choriaster granulatus屬於瘤海星科Oreasteridae。具有5腕,R(輻長)/r(間輻長) = 9公分/3.5公分,體盤厚,腕粗短。體表光滑,有厚皮膚,上面密生細顆粒,沒有疣或棘。皮鰓區局限於背面,體盤中心的皮鰓圍成一圈,呈輻射狀;腕背面兩側皮鰓各排成三縱列;腕末端四分之一區域無皮鰓。篩板凹陷,上有放射狀細溝紋。腹面顆粒體呈多角形。步帶溝窄小,7~8個扁鈍步帶棘排成掌狀,基部有皮膜相連。第2步帶棘3個一組,扁鈍,旁常有一大形直形叉棘。動物生活時,全體為肉紅色,皮鰓區呈較深的棕色。 |
|
分布: 分布於菲律賓、印尼、西沙群島、台灣南部、日本南部。墾丁海域獨立礁偶而可見,數量稀少。 |
|
作者: | 李坤瑄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貓頭鷹博士